22.【写作指导】材料分析:材料是苏轼的《琴诗》及其译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了两个设问句来启迪人们:有好的琴,又有琴师高超的弹技,才能演奏出动听的曲调。不仅音乐如此,任何事业要取得成功,都是主客观统的结果。这个带有哲理性的问题,是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揭示出来的。琴是供人弹奏的乐器,它本身是静止的物体,只有当人的指头拨弄它时才会发出声响;人的指头本身是不会发声的,琴的声音只有借助人指的拨弄才能发出,离开了琴,手指本身不能发音。这说明事物是相互依存的。立意分析:苏轼的《琴诗》是一首哲理诗,该诗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从头到尾是说弹琴的事,但要准确把握此诗,必须透过形象抽绎出背后的道理来。“琴”是客观事物,“弹琴”是主观行为,而“琴声”是主观和客观统一的结果。没有客观事物“琴”,弹琴就是屠龙之技;没有弹琴之技,再好的“琴”也是堆废料。因此,只有将客观事物和主观努力完美结合起来,才能将事情做好。任务分析:①“上述材料给你的启发”侧重理解,即要准确把握苏轼《琴诗》的寓意;②“生活实际”侧重落实,即写文章时不能只说理论,要结合现实生活,要有具体的实例去验证相关理论;③“表达你的认识和看法”侧重文体,即要写成议论性文章,文章要有鲜明的观点、多样的论证手法、清晰的论证过程。
7.D【解析】“说明司马迁终于成为世界级文化名人”错,文章记写名人、伟人对司马迁及其作品的崇高评价、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祠基进行修整,是为了说明司马迁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历史地位。
以上就是2022-2022英语周报外研版高一第十一期答案,更多英语周报答案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