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一教学反思教学,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圈已经汇总了四下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一教学反思教学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四下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2、2023-2024四下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3、2023-2024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
4、2023-2024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简短
5、2023-2024四下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6、2023-2024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及反思
7、2023-2024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8、2023-2024四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9、2023-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简短
10、2023-2024四年级下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简短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2020.2命题人:高安中学杨敏抚州一中谢国华曾艳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出塞行(其一)》,被世人奉为名诗绝句,粗通唐诗者皆可背诵。若细考现存唐、宋、元三代唐诗选本,却发现除唐《才调集》和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外,其他选家都未收录此诗。虽然王昌龄在当时就以七绝闻名于世,但此诗长期以来未受青睐。真正使此诗广受赞誉、奉为七绝第一的是明代的诗论家和选家。以博学才高著称的杨慎著有《升庵诗话》一书,认为“此诗可入神品”,神品是诗歌品鉴的最高等级,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赞誉,由此开启明代诗家对此诗的热烈关注。“前七子”之首李攀龙编选《古今诗删》录之,并标举为唐人七绝的第一。王世贞《艺苑卮言》论曰:“李于鳞(李攀龙)言唐人绝句当以‘秦时明月汉时关’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者。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王世贞开始不信服,体悟到“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的妙处后,方才认同李攀龙的选择。诗人感叹征人离乡万里不得回还之苦,并通过古今对比侧面婉讽将军无能,自然是明白可解的。所谓“不可解”,正在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杨慎《升庵诗话》云:“‘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人所难解。杨子云赋‘機枪为閩,明月为堠’,此诗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盖言秦时虽远征,而未设关,但在明月之地,犹有行役不逾时之意。汉则设关而戍守之,征人无有还期矣,所赖飞将御边而已,虽然,亦异乎守在四夷之世矣。”杨慎虽知此句“用意深”却无法说清其中的奥妙,将秦时明月、汉时关分别从字面意思加以解释,穿凿附会,难以服人。李攀龙击节赞赏的便是“秦时明月”四字,但未能说清缘由,反对者因此不服。晚明竟陵派领袖钟惺评选《唐诗归》,强烈质疑李攀龙关于七绝第一的评议,“诗但求其佳,不必问某首第一也。昔人问《三百篇》何句最佳?及《十九首》何句最佳?盖亦兴到之言,其称某句佳者,各就其意志所感,非以尽全诗也。李于鳞乃于此为唐七绝压卷,固矣哉!无论其品第当否何如?”另一方面,又强调“龙标七言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终亦说不出。”所谓“说不出”“可思可见”,即指意旨丰富、含蓄蕴藉,与王世贞所言“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可谓异曲同工。直到万历时期唐汝询评解《唐诗解》,首次揭示“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妙处在于秦与汉、明月与边关交互为文,并非无解、不可解之语。解云:“以月属秦,以关属汉者,非月始于秦,关起于汉也。意谓月之临关,秦汉一辙,征人之出,俱无还期,故交互其文,而为可解不可解之语。读者以意逆志,自当了然,非唐诗终无解也。”七绝含蓄浑成、风旨深永的诗体特点,亦藉此诗彰显出来。明人关于“秦时明月”的争议深刻影响清人的唐诗评选。沈德潜《说诗晬语》云:“‘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认同李攀龙的推奖,又吸纳唐汝询互文之说,言其妙处。王渔洋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愚谓李益之“回乐峰前”、刘禹锡之“山围故国”、杜牧之“烟笼寒水”、郑谷之“扬子江头”,气象虽殊,亦堪接武。”(沈德潜《说诗晔语》)沈德潜简单梳理关于七绝第一的争议,既肯定李、王等推尊的盛唐七绝,又补充中、晚唐七绝佳作,呈现出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诗学批评态度,这也是中国诗学发展到集大成时期的特点。关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争议,始终围绕着七绝第一的话题,最后是否第一已不再重要,重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