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圈已经汇总了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材料二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字中(仲)尼,姓孔氏…一《史记·孔子世家》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据此推算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前566年)一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菲文物穿衣镜上的记载,2015年出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述海昏侯墓相关文物展品,对研究西汉政治、经济、思想和中外交流等方面有何史料价值?(8分)(2)基于材料二,有人认为“《史记·孔子世家》有违历史史实”。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4分)18.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一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一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一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材料三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到近代家国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并简析其得到认同的原因。(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是印欧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使得除中国以外的三头古文明受到了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也使得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融合。…印欧人的第二次大迁徙因公元3世纪起匈奴人的西进而引发,难民们冲破罗马帝国边境,并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全线崩溃…占领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广袤领土,各自据地为王。一蓝琪《印欧人种的第二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梅州市高三总复习历史质检试卷第5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