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圈已经汇总了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民众对社会现实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中奸商最后受到惩罚,体现了当时的价值取向是重义轻利,排除B项;海禁政策形成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19.【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遣使至琉球旨在彰显明政权的正统性,故D项正确;A项中“经济交往”的表述与材料“奉表称臣,建立藩属关系”不符,排除;琉球国属于藩属国,不属于明朝的政治版图,排除B、C两项。2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一督抚也,非五六千金不得”“道府之美缺,非二三千金不得”可知,明朝末年,卖官鬻爵之风盛行,官场腐败,故D项正确。明朝中后期,科举制度仍然为主要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阶级矛盾,排除B项;该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排除C项。21.【答案】B【解析】由图表中康熙元年至道光二年,人口激增及人均耕地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可知,该时期,人口急剧增长导致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故B项正确;图表中未提及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排除A项;该时期,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排除C项;“富足安逸”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排除D项。2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海禁政策导致海外贸易渐趋萎缩,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故A项正确;此举不能从根本上禁绝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完整,排除B项;C项中“保证了”、D项中“断绝了”的表述均过于夸大化,排除。23.【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外省游民进人浙江,种植玉米等作物,导致流民日聚,这些流民便是人地矛盾的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生态环境恶化,且材料中“靛青”并不属于美洲引进物种,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化,农作物商品化并不是当时的主流,排除;铁犁牛耕仍是当时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技术,并未实现技术突破,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编修《肇域志》时将一统志、县志和史书互相参考,内容涉及的都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这说明顾炎武关注社会现实,以经世致用思想解决社会问题,故D项正确。A、C两项说法绝对,排除;顾炎武没有单纯注重历史,而是与地理相互参考,排除B项。25.【答案】(1)汉赋特点:辞藻华丽;讲究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气势恢宏。(6分,答出三点即可)明清小说特点:形式种类多样;世俗化特征明显;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兼具批判性,人文意识觉醒。(6分,答出三点即可)(2)社会背景:汉赋: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大一统局面出现,国力强盛;文化政策相对宽松。(4分,答出两点即可)明清小说: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批判君主专制、强调“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产生。(4分,答出两点即可)价值: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标志性成就;一定的文学形式和内容是当时历史的反映,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史料;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5分,每点2历史答案第3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