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圈已经汇总了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
发展前途的确认,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共的指导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15.B他们对一部分传统文化持肯定的态度,B项正确;根据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知他们反对封建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西方文化,排除C项;材料不止提到儒家思想,排除D项。16.A据材料“主张以哲学和道德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地刻画西方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残酷帝国主义战争,它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一战后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对这种弊端进行反思,主张以哲学和道德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反映了当时知识界对西方文明有所反思,故选A项;材料“以哲学和道德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的主张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排除B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是社会发展需要与西方文化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由一战诱发,排除C项;伴随着列强对华侵略的加深,国人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排除D项。17.(1)表现:法律学校和法律出版物增多;社会舆论对民主政治关注度上升;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3分)意义: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与法治化进程;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4分)(2)弊端:某些政客缺乏党德、政德,存在贿选和胁迫等现象;议员群体中资产阶级比例较小(旧官僚、士绅投机现象严重)。(3分)成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北洋军阀推行独裁统治;封建传统根深蒂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思想启蒙有待深入。(6分)18.评分参考:明确写出两种“对比”(2分);每种“对比”分别用史实阐述(每段论述5分,共10分);论述须用中国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写世界史不得分。【示例1】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对比与冲突。(1)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民国初年,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宣传尊孔复古。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胡适、陈独秀等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宣传进步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出用科学精神反对专制和愚昧,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世界的而非锁国的:面对当时中国人思想上存在的封闭与愚味,新文化运动前期知识分子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李大钊、陈独秀等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以俄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