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圈已经汇总了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答案预览)
(2)原因:新中国国情;中国各民族杂居的历史因素;各民族的发展不平衡;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需要;新中国成立前对民族自治政策的探索。(6分,每点2分,任答对三点即可)特点:借鉴古代管理少数民族的经验;制度的形成具有渐进性;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注重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以民族共同繁荣为目标。(6分,每点2分,任答对三点即可)【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考点,通过唐代的民族政策和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比创设历史情境,旨在考查论证描述阐释问题的能力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素养。根据材料提取信息,认识自古以来的民族政策发展历程,树立开发包容的民族观念,坚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第(1)问考查唐朝治理周边民族的措施和民族政策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可以从军事战争、机构、首领册封、和亲政策、引导各少数民族从事农业生产等方面作答。第(2)问以唐朝民族治理政策的影响设问,侧重于考查历史解释素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对唐朝治理的影响和对边疆治理的影响分角度作答即可,如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扩大、边疆地区开发、边疆的治理、民族关系等角度作答。42.(12分)观点一:改革开放后,青年择偶观念走向物质化、硬件化。(2分)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受国内外形势的制约,为满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需要,加上“左”倾错误等因素的影响,青年择偶首先要考虑对方“阶级出身”,家庭有无“政治历史问题”,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城乡经济发展,房子和家庭经济成为青年择偶的首要因素,择偶观念倾向物质化、硬件化。(8分)综上所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改革开放前后青年择偶观念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择偶观念的物质化倾向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结果。(2分)观点二:改革开放后,青年择偶观念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2分)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青年“择偶”强调家庭本位,择偶的目的在于满足“传宗接代”之需要,择偶标准首先要听从“父母之命”。改革开放后至1980年代中期,中国青年择偶观念发生巨大变化,“门当户对”仍是普遍的硬框框,“自主”意愿仍然不是主流,“男高女低”是主流的婚配模式等,体现出父母之命、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对青年人择偶观念的束缚。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后期,农村青年大多希望女方贤惠、朴实、任劳任怨,而且主张在结婚时找一个“现成的媒人”等择偶观念,体现出传统儒家思想和媒妁之言婚姻观念对青年择偶观念的影响。(8分)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具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影响人们生活观念的方方面面,传统文化观念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辩证地加以继承和吸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