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基于复杂情境的组合材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试题所给的两则材料取自新近主流新闻媒体报道,极具时代主旋律,内涵丰富的“立德树人”的命題宗旨。材料一描述中国太空探索历史发展进程,材料二摘自最高领导人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该作文取材于2020“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的时政背景。题干设定的四项基于不同写作者身份、不同交际语境、不同读者对象的写作任务,其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均须结合上述两个材料,贴合时代背景,符合文体特征。针对四个写作任务,参考立意如下:(1)一位准备报考航天院校的高中毕业生,写给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老科学家的信:①谈自己志愿选择的动机与未来的职业规划;②谈自己对参与“东方红一号”的老科学家所体现的伟大精神和丰富内涵的认识与理解;③谈当代高中生如何追星才能引领自己更好地成长,成为强国一代新青年;等等。(2)为参加学校举办的“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做强国一代新青年”演讲比赛,而写的一篇演讲稿:“两弹星”精神内涵主要包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材料与题干中的写作交际语境,考生可以①谈自己对“两弹一星”精神内涵的理解及其在当代中国建设与发展的价值意义;②谈当代高中生如何向参与研制“两弹一星”的一代人学习,激发并厚植家国情怀;等等。(3)为参加市科协主办的“纪念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年”主题征文活动,而写的一篇时评:因为任务③写作文体指令为时评,可以侧重选择“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背后凝聚的精神力量来评议,阐发“两弹(4)2020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中观看《东方红一号》纪录片后的观后感:须围绕《东方红号》纪录片,结合“东方红一号”何以能成功发射来谈自己的感悟,闸述老一代航天人为国家做出的卓著贡献,以及新时代青年人如何弘扬“两弹一星”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精神,等等。
31.(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分)次生演替低位沼泽中有土壤和多种生物(合理即可,2分)(2)物质循环食物链和食物网(3)提供食用、药用、工业用等的材料(合理即可)蓄洪防早、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合理即可)【解析】(1)群落演替是指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沼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原因是低位沼泽中有土壤和多种生物。(2)泥炭是有机质堆积碳化造成的,如果被分解为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则不会造成积累,因此是物质循环受阻所致。(3)沼泽中的植物可以提供食材、药材等,直接为衣食住行提供原材料,体现直接价值;沼泽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功能,体现间接价值。
以上就是2022 英语周报 九年级 ray8答案,更多英语周报答案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