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3分)答案D11.(3分)答案:D(“大功服丧一年”错误,应为“服丧九月”。)12.(3分)答案:B(“督抚认可他的才能,并向皇帝推举他。”错误,文中“督抚皆以为能,考上上”的意思是“考核等级为上上”)13.(1)(5分)翻译:不久,王讷如为母亲守丧,丧期满后,补阶州文县县令。当地人口稀少,地方偏僻,正税在五千两的基础上减少了,而没有名目的税收却比正税还增加一倍。(寻:不久:服除:守丧期满;缩:减少(不足);倍:增加一倍。每词1分,文意1分,共5分。)(2)(5分)翻译:不久,云南和四川都被贼人攻陷,王讷如被百姓强行拉上车逃出来求死不能。(陷:攻陷:于:被,这里是被动句:为,被;强载:强行用车载。每词1分,文意1分,共5分。)【参考译文】王先生名叫王枚,字卜子,号讷如,家族世系出自铜川。王先生小时候就聪明,特别出众,刻苦努力地学习,补任府学生员,以拔贡生的身份入选太学。当时文风低下纤弱,王公则说理精辟笔力豪健,但对于先贤的文体格式,却一丝一毫都要遵守,不敢越过。国子监祭酒王敬哉赞赏不已,把他看作国子监的领袖。王讷如随后参加北京乡试,经过两次科考都失败,才稍微改变自己文章的语言,就在顺治戊戌科考中进士。又四年后,被授予赣县知县一职。赣县地区连结福建和广东,奉命出使的官员,来来去去车马交错,络绎不绝,而供应又和其他县相比没有差别,而赣县又是文武大官的衙门所在地,朝廷交办事务的文书,一天中来几次,急促索要人力物资等细碎的事务,都靠王讷如办理。王讷如片刻之间决定解决方法,没有想不出主意迟疑不决的。县里有四种灾祸,供应往来官员差役,所需费用分派到里甲,里甲缴纳的多余的赋税,被小吏侵吞,这是一个灾祸。用富裕的百姓充任马户,驿马跑死了就责令马户赔偿。所以向上级呈报的时候,被指定为马户的人大都凭借贿赂才得以免除这种差使,这是第二种灾祸。狱卒本来是县里雇佣的,独独赣县是差役(没有收入,服劳役),狱卒通过贿赂免于差使也和马户一样,这是第三种灾祸。食盐积压,有时计算人数销售,根据高的标准处罚,这是第四种灾祸。王君为民除害好像自己嗜好这些,让所有的事情不影响到百姓。调整每年的开支,不足就用自己的钱财贴补,只是让赣县的百姓把努力耕作当做重要的事情,垦荒五亩,就免除一年劳役,垦荒田亩积累加起来,几年之后,到了二千一百多顷。总督和巡抚都认为他有能力考核等级为上上等不久,王讷如为母亲守丧,守丧期满,补任阶州文县知县。文县人口稀少地方偏僻,正税不足五千两白银,但是没有名目的税比正税还增加一倍。王君全部免除前例,他在赣县推行的马政和盐法,又在文县推行。文县当时的风俗,穷人和富人互相仇视,穷人常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把让富贵人家耗尽家产当作快意的事情。王公对于诬陷他人的人命案,立即替蒙冤者免除(罪责)。老百姓知道白白死去没有好处,这种风气就更改了。两个县(赣县和文县)政务的繁多与简约不同,民情也不同,王君处理事务总能非常合适。世人总是诋毁当时科举选拔的官员,如同灰尘饭食泥浆羹汤,不适合实用。哪里料到粗俗器物之中看到尊贵的器物,说的就是王讷如吗?如果得到十几个像王讷如一样的人,连续不断地交错分布在天下担任州县长官,百姓也许可以稍微安定一些不久,云南和四川都被贼人攻陷,王讷如被百姓强行拉上车逃出来,求死不能。就像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穿上草鞋逃难,丁宝臣因为贼人反叛空手弃城而逃,遺遇的处境多么艰难啊。虽然这样,寄居异乡路途万里,口袋中没有一点钱财,在贼人占据的地区历经种种磨难,返回故里,那是懂得感恩的父老乡亲跟随卫护出力很多,这也是奉公守法的官吏的好报啊。归来后事情平息痛苦过去,弟兄之间互相劝酒,赈济抚恤自己的宗亲,只担心自己力不能及
5.A【解析】对于①,单位向量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①错误;对于②,模相等的两个平行向量是相等向量或相反向量,故②错误;对于③,向量是有方向的量,不能比较大小,故③错误;对于④,向量是可以自由平移的矢量,当两个向量相等时,它们的起点和终点不一定相同,故④错误;对于⑤,当b=0时,a∥b,b∥c,但a与8不一定平行,故⑤带误综上,以上正确的命题个数是0.故选A
以上就是2022七年级英语周报下册答案,更多英语周报答案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