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解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形成正一价阳离子,则Z为Na;X元素最外层比最内层多1个电子,则X为B元素;根据组成物质结构中W、Y价键数,判断W为H,Y为O。O的同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F2氧化性最强,A项错误;N金属性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B项正确;H的吸引电子能力强于B,形成的化合物中H显负价,C项正确;化合物为Na[B(OH)4],其中Na及B、O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项正确。
16.(12分)(1)>(1分)>(1分)(2)①副反应V消耗乙烷和二氧化碳,其生成H2使H2浓度增大,均不利于乙烯的生成;另反应生成的CO抑制反应Ⅲ,使H2浓度继续变大,不利于生成乙烯(2分)升高温度或增大C2H物质的量浓度(1分)②0.5(1分)1:2(2分)③0.04(2分)(2分)6【解析】(1)根据图像分析,随着温度降低,其lK减小,即平衡常数减小,反应逆向移动,则逆向放热,正向吸热,△H2>0,1molC2H:和1molH2的总能量大于1molC2H6的能量;根据I、Ⅱ、Ⅲ分析可知反应I和反应Ⅱ相加得反应Ⅲ,即△H,=△H2 △H3,则△H1一△H3=△H,>0,即△H,>△H3。(2)①副反应V消耗乙烷和二氧化碳,其生成H2使H2浓度增大,均不利于乙烯的生成:另反应生成的CO抑制反应Ⅲ,使H2浓度继续变大,不利于生成乙烯;根据反应特点可知,升高温度或增大C2H物质的量浓度可提高CO2的转化率。②根据图像,当乙烯选择性为70%时,此温度下对应的乙烷的转化率为50%,则剩余乙烷的物质的量为n(C2H)=1mol×0.5=0.5mol,而此时乙烯的选择性为70%,则乙烯的物质的量为n(C2H,)=0.5mol×0.7=0.35mol,体积为1L密闭容器,即c(C2H6)=0.5mol·L-1;根据H元素守恒可求n(H2)=(60.5一4×0.35一2×0.1)/2=0.7mol,则C2H,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③对于反应Ⅲ,生成0.1mol水的同时一定生成0.1molC0,消耗0.1 mol CO2对于副反应N,根据题意可知有0.15molC2H没有向乙烯转化,而是参与副反应N,则消耗0.3 mol CO2,生成0.6 mol CO,则以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O2)=0.04mo/(L·min(;平衡时反应Ⅲ各物质物质的量依次为n(CO2)=0.6mol,n(CO)=0.7mol,n(H2)=0.7mol,n(H,O)=0.1mol,即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上。6。
以上就是英语周报2021-2022高一北师大版答案,更多英语周报答案请关注本网站。